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彩课堂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列出包含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混合运算的顺序(2)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4、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1、【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2、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反思:内容整合:本次教学将毫米和分米的内容整合为一课时,虽然旨在提高效率,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时间较为紧张,建议未来考虑恢复为两课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

3、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4、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范文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巩固时间单位转换和经过时间计算的知识。 填空练习: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记忆,如50分比1时少多少分,1时比45分多多少分等。 竞赛活动:教师报时刻,学生抢看谁快,给予奖励。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计算从几点出门到学校几点。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填空:50分比1时少多少分?1时比45分多多少分?一节课是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竞赛:教师报时刻,学生抢看谁快,给予奖励。全课总结:珍惜每分时间,多学本领,建设祖国。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例2 三维目标: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彩课堂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作者:sdsdshdjhsjdh4
原文链接:https://shayukj.com/post/39.html
特别注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

可在微信查看或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